联系我们

微信服务号

微信订阅号

icon 400-1877-008

如何教会孩子正确争与让,关乎孩子的一生

小象皮尼儿童运动馆 少儿体适能教育 儿童体能机构

2020-05-07
你家孩子是什么类型的?争强好胜型?还是默默忍让型?
今天,我们就来说一说,孩子“争”和“让”的那些事儿。
只争不让的宝贝让家长很头疼,但是过分谦让的宝贝也会令家长很着急,实际上,强或者弱都是由孩子的性格所决定的,作为家长,最重要的是,如何调整好这个“度”,让孩子既不会霸道欺人,也不会过分隐忍,不仅学会生活中的“争”,也学会生活中的“让”,遵从自己的内心,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
掌握 “争”与“让”的度
心理学家指出,孩子正确、健康的分享互动过程,并不是简单的忍让和占有。正确的“争”与“让”包含三方面的特征:
1. 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。
2. 在满足自己意愿的基础上,孩子能够理解对方的需求。
3. 找到解决方案,并达成共赢。
在一个健康的互动过程中,孩子是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,他和伙伴“争”的是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。体会到对方的情绪,愿意去满足对方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,“让”出自己的利益,达到共赢的目标。整个过程中,争与让都是发自内心的。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,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、赌气做出的谦让,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,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
启发孩子思考判断,自己该不该谦让
当和孩子一起在游乐场或其他环境玩耍时,如果遇到相应的场景,就可以和孩子讨论,是否该谦让,为什么谦让?为什么不谦让?启发孩子就事论事,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标准。因为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,他们的思维往往是“自我中心”的,大多数时候都无法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,玩玩具,总想把好的揽过来一个人玩,分东西,总想要大的多的好的……
这个时候如果成人用外在的压力来强求孩子去谦让别人,则很可能违背他们本身的意愿,如果这种意愿经常被压制,则他们就可能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,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,长大成人之后行为方式也可能相对退缩,不敢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。也就是说,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,可以创造交换条件让他们逐步体验到人际之间互惠互利的必要性,可以耐心的讲道理来引导他们的谦让行为,当他们做出谦让行为时,可以赞许,可以鼓励,但绝不可强迫或引诱!

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
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,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。比如,在公共区域玩耍时,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。可以鼓励他们排队,轮到自己玩时就没有必要谦让。
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借助于严格的规则。比如,在吃饭、喝水时,教育孩子能排好队等待,不能蜂拥而上;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有礼貌的和别人说……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,但一些幼儿却很难做到,它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谦让心。

教育孩子遇事要协商
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,但关键的是如何解决。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用协商的方法解决。比如孩子在为某个玩具争抢时,可以让孩子采取轮流玩或石头剪刀布的方式玩;在户外玩耍的过程中,为了工具争执时,可引导孩子合作的完成作品等等。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面对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种种状况,我们应该做到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指正,只有在不断修整的过程中,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,变得坚强豁达、宽容大度。